衡水学院教育学考试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

衡水学院教育学考试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

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

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的.

案例5 :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

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

分析:(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答:陈老师的作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2分);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2分)第三、简要解释”教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6分)

案例6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4分)

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贫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6分)

案例7: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答: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分);二是王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4分)

分析题(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1分)二是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2分)。

案例8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案例9 :班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有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的一样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第二篇:衡水学院教育学考试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

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

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的.

案例5 :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

分析:(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答:陈老师的作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2分);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2分)第

三、简要解释”教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6分)

案例6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

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4分)

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贫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6分)

案例7: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答: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分);二是王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4分) 分析题(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1分)二是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2分)。

案例8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案例9 :班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有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的一样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大全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

2、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3、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xx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4、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5、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6、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

1、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2、教育法规的特点: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

3、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灵魂,而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体现,是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有力保证。

4、教育法规的调整原则:1、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遵循教育客观规律。3、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4、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

5、教育法规的地位:1、日本 相良惟一 国家教育权 2、中国 吴士英 文教科技法 3、日本 兼子仁 将教育法规视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6、教育界普遍主张将教育法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行政法中独立出来。

7、教育法规的功能: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教育法规的评价作用的特点:1、教育法规具有突出的客观性2、教育法规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8、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有效措施:1、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

9、《宪法》中有关教育事业的规定无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证。

10、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1、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

12、根据制定和发布机关不同,教育行政法规可以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教育规章。

13、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14、教育法规体系可以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15、教育法规的体系的横向结构:1、义务教育法。又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19xx年4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7月1日实行 20xx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于9月1日实行。2、职业技术教育法。最早的职业技术教育法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学徒制的没落出现的有关产业工人教育的法律。 我国于19xx年5月15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9月1日实施,以我国《教育法》、《劳动法》为基本依据,标志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入法治化的新阶段。3、高等教育法。19xx年8月29日通过。4、社会教育法5、成人教育法6、特色教育法 我国于19xx年12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7、教师法 我国于19xx年10月3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次年一月一日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教育法律8、教育经费法

16、教育法规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17、教育法规的结构:教育法规有法定条件、行为标准和法律后果组成。

18、教育法规的分类:1、按教育法规要求人们行为性质,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2、

按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强度,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3、按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19、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组成。

20、人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组成部分。

21、法人具备的基本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精神财富。主体:人、组织。

23、教育的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教育权利、国家的教育权利、学校的教育权利和教师的教育权利等,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最基本的教育权利。

24、教师的教育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权、获取工资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权

25、 教师的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6、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规划、并组织落实;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合理设置学校,保证办学标准;贯彻教育方针,确立学制和教学内容:筹措教育经费并予以保障。

27、教育法律关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事实。教育法律事实表现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形式。

第二章 教育法制

1、教育立法的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2、教育立法的原则:1、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2、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5、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3、制定教育法规的的特征:1,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具有法律的规范性。

4、教育执法的原则: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的教育法规的原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与一班教育法规的原则。

5、具体到教育守法的主体,应该是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6、教育守法的条件: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规范的实效性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规的严肃性。

7、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制度: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力量的监督

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调整的过程。

2、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和多功能性

3、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

4、教育政策飞导向功能从两个方面表现:1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目标2 推出一整套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措施

5、教育政策协调功能的特点:多维性 动态性 适度性

6、控制功能的特点:强制性 惩罚性

7、教育政策控制功能的发挥的基本条件:1 教育政策的控制标准必须明确合理2控制手段

必须严密封闭

8、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9、教育政策制定是过程:认定教育政策的问题 确定政策目标 拟定政策方案 选择政策方案

10、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关:党的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11、教育政策实施渠道:中国共 产 党的各级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12、国家教育政策分为纲领性教育政策、基本教育政策和具体教育政策。纲领性教育政策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政策,具体教育政策是最低层次的教育政策

1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1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 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1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1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2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 3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 4 教育规范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范围不同 5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是学校法人的三大特征。

学校财产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1.学校的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2. 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 3. 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学校的设置: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

登记注册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审批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正规学校

教育教学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

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

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任期一般为4年,学制为5年的,任期可为5年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是学校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明确与规范,约束与激励,平衡、协调与稳定的作用

学校规则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教师和学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任命制、聘任制的形式

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

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招聘、续聘、辞聘、解聘

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已满16周岁,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重伤害等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解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故意,而是造成损失

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是受教育者不一定就是学生。

18岁以上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公民的受教育权及其保障:《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人身权:生命、身体、健康、肖像、名誉、荣誉、人格尊严、隐私

民事权利:财产所有权、劳动报酬权

教育法规:《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残疾人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教师法》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以纠纷存在为基础、以受损为前提、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诉讼、行政、其他

教育申诉制度的特征:法定申诉制度、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的管辖分为隶属、地域、选择、移送管辖

学生申诉分为两种:校内申诉 、教育行政申诉

学校申诉制度的特征:法定性、行政性、准司法性、准独立性、非诉性

教育行政复议的特征: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一种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对象只能是具体的行政行为;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不适用调节原则

教育行政复议基本上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和执行几个步骤

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主管恒定、诉讼专属、被告举证、不得调解

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侵犯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侵权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国家;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

学生管理的特点: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周期性、沟通性

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籍、常规、德育、学习管理

加强学生德育管理的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4.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5. 改革学生德育评价制度 5. 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学生管理的方法:1.班级管理法 2.自我管理法 3. 思想教育法 4. 行政管理法 5. 制度管理法

班级管理法有如下几类: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 加强学校民主建设2. 搞好学生组织建设 3.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学生管理的目的:1. 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2. 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的任务:1.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 2.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3.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团队的特点: 1. 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任务 2. 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 3. 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 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责任

团队的核心要素: 目的、人员、定位、职权和计划

团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问题解决型 、自我管理型、多功能型、虚拟型

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1. 强化共同远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加强沟通,建立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3. 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摩斯。 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 京师同文馆----产生了中国班级授课制的最早的雏形 “废科举,行学堂”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

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环境、班级规范

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

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1. 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 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3. 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条件 4. 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1.分析现状 2. 研究信息 3. 把握理论 4. 体察民心 5. 确立目标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 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 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班级德育管理的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

班级管理的内容:德育、学习、常规、文体活动管理

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总结

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方法、说理法、自我管理法

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

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 3. 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班级文化的特点:凝聚性、制约性、教育性、自主性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1.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 2. 建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3. 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须做到:1.选拔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3. 制定班规并认真执行 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班主任的职责:1.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 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4.组织和开展各种班会活动

班主任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1.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2.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 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班主任的培养途径: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岗前培训

班主任评价的作用:保证、监督促进、反馈调节、目标导向作用

班主任评价的依据:1.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 2. 班主任的素质 3. 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

4. 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共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体组织,是中国共 产 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基本职能:(1)党的后备军(2.)国家政权的支柱(3)联系群众的纽带。

如何加强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1)重视团组织建设(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团干部作用:1.先锋作用2.核心作用共青团活动的意义: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4、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收到锻炼。

共青团活动的要求:1、内容决定形式2、从实际出发3、适合青少年特点

共青团活动的形式:1、团日活动2、具有特色的活动3、各种文体活动

学生会的工作思路: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2、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3、拓宽活动的内容和领域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学生会工作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统一原则4、民主监督原则。

学生会的制度建设:1、建立汇报工作制度2、建立会议制度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4、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培养学生会干部把握三个环节:1、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2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 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曼,他把这一群体称为“青少年社会” 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发表了《儿童的环境在哪里?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首次提出了全体社会化理论,否定家庭环境的重要影响在众多同辈群体分类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学者克拉克的分类。我国根据中学生的交往目的和活动倾向,把学生同辈群体分为娱乐性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性群体。

同辈群体交往的特征:1、交往的自愿性2、关系的平等性3、群体的凝聚性4、价值的群同性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最早提出同喻文化一词的是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

心理学一般用两种观点来解释学生的越轨与犯罪:1、心理缺陷说2、挫折——侵犯说。 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1结构模式——包括差异交往说、控制缺乏说、亚文化理论2过程模式——包括标签理论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2、重要他人的重要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

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的概念是美国的凯斯桑.斯坦提出的

1.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人们必然产生一定的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

2. 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越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3. 道德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发挥调节作用。道德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

4. 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5.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来反映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

6.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7. 教师职业道德从总体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

8.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型。

9. 教师职业道德蕴含的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10.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的健康、挖掘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等。

11.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2. 人民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总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13.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时间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4.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5. 教师注重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和配饰等。

16. 教师礼仪的自身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17. 社会公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行处的公德。

18.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

19. 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充分信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

20.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严,但不是随意要求学生,而是有着特定的道德特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21. 意志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现实的心理活动。

22. 情操包括人的情感和操守,是人们思想观念、情趣爱好、品德操行的总称。

23.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世间最圣洁最高尚的情感之一,它表现为公正无私、有教无类、不求回报、远离功利。

24.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人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2、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有哪些?

答: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涵?

答:一般来说,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嘴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4、如何理解忠诚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这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答:1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2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5、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 答: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答: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信念、理想和价值目标。

3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7、如何理解依法执教的必然性?

答:1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2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3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要求。4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8、依法执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9、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答: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4教师要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0、教师注重礼仪有哪些作用?

答: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1、教师注重礼仪有哪些要求?

答: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12、教师遵守公德有哪些意义?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2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3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3、教师如何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2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3严格要求自已,立足从我做起。

、尊重家长有哪些重要意义?1有利于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2有利于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的优势。3有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的合力。

尊重家长有哪些要求?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16、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2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17、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家长使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答:1首先要帮助家长更新家教观念,树立教育子女的责任心。2其次要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主要应突出德育。3再次,要帮助家长运用正确的家教方法。4最后,教师在帮助家长时,一定要选择好时机,把握好分寸,态度要诚恳,让家长可以接受。

18、教师团结协作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19、教师团结协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20、教师热爱学生的有哪些意义?

答: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 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5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1、热爱学生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

22、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答:1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23、教书育人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24、教师育人有哪些正确途径?

答: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讲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25、严谨治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1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6、严谨治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深。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27、严谨治学有哪些途径?

答:1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3教师要掌握教学和心理学科知识。

28、为什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1对学生认知有启迪作用。2对学生情感有导向作用。3对学生意志有培育作用。4对学生行为有示范作用。

29、道德情感有哪些功能?

答:1强化人们的认识动机。2促使道德认识发展到道德行为。3激发人们追求道德真理的热情。

30、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1通过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感,可以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家长等其他人的关系更融洽。2可以更加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3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31、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答:1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3教师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32、教师的道德品质有哪些特征?

答: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对教师道德要求和教师个体独特性表现的结合。2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人意志的凝结。2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4教师道德品质具有动态的稳定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养教师的道德品质?

答:1要培养高尚的节操。2教师要有客观、公平、民主的道德意识。3教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 为什么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需求

① 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室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② 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③ 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室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 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①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② 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创新

③ 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造提供条件

?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① 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② 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

③ 扩大环保教育内容

? 教师义务的内容

①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② 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③ 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的条件

① 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

② 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

③ 它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 教师荣誉的作用

① 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

② 其次,教师荣誉是推动教师积极进取的助推器

③ 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①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② .......................................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

③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① 提高教师道德认识

② 陶冶教师道德情感

③ 磨砺教师道德意志

④ 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① 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② 积极参与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

③ 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① 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和标准

② 现代评价手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科学性的有效保证

③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题具有多元性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

① 探索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 对教师来说,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③ 对学校来讲,让学校对自己学校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面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的改进工作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

①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② 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③ 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 网络社会的特点: 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

?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包括: 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

? 教师义务的基本要求: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 教师良心的特点: 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 教师良心的作用: 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 教师公正的内容: 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 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 的过程 ? 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 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

? 教师的道德情感包括: 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

? 教师道德意志涉及: 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 影响的深远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法、学生

教学方法导论

1.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新的教学方法:愉快,情景,尝试,成功。

2.情景教学的根据: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

3.成功教学的基本要素: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

4.范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学与德育统一;解决问题与系统知识统一;基础知识学习与智能培养统一;主客体统一。

5.暗示教学法的原则:愉快而不紧张;有无意识的统一;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6.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真实生活;以“研究”超越“经验”;创造性与灵活性

7.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媒体;评价。

8.教学设计的模式:系统分析;目标模式(直线型);过程模式

9.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标准功能。

10.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鲁姆受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影响)

11.教学起点的确定:对学生全面分析;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12.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接感知(演示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实验,练习和实习作业法);欣赏活动为主

13.新课改后的教学方法:主体参与型;合作学习型;研究学习型

1.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2.教学设计的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

3.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一般与具体目标结合;集体与个人结合;难度适中;便于检测。

4.教学内容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通览教材,鸟瞰全局;疏通

教程,清楚障碍;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把握三点;精心设计,妥善安排;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5.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教学组织的特点:特殊的师生互动 特殊的时空安排 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性 形式的多样化、综合化 形式的个别化 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班级授课组织的具体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变革: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活动的交往互动 四探索个别化教学

完整的教学工作: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 课外辅导

综合课的一般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现代教学媒体的特征和优越性:一是扩大了教育传播的范围和规模 二是能传送活动图像,能准确直观的传送事物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媒体的特性:固定性 扩散 重复 组合 工具 能动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 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和激励功能、鉴定功能、改进提高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 根据时间和作用分类可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的三种基本观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要重视以学论教

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处理的关系: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与重点性、独立性与相关性、可测性与概括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科学性、客观性、发展性、可行性

现代教学评价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把握、学习环境的营造、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测试 档案袋评价

教学研究作用表现在: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2、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3、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4、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研究的功能:1、探讨教育教学规律。2、改进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的目的,教学研究方法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和预测研究。

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选定研究问题。2、查阅理论文献形成理论构思。3、制定研究计划。4、实施研究过程。5、分析研究得出结论。6、形成研究报告。7、研究成果的评价。 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个案分析法5、行动研

教育学: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

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工业革命引起的教育的变化特别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苏格拉底问答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理想国】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他被看作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他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活动课程论的代言人;杜威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提出儿童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2)19xx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行为,文章是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民主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二是劳动力的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们所

受教育程度和质量。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如果没有前一辈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则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新一代。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区别?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是筛选制度,网络教育是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是年龄段教育,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学校教育文化的特性?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和体系;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能成分:认知,情感,价值,理想

学生文化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是指后代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他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成熟, 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到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它为 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4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它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学校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加速个体发展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4~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能 学校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对人价值发现2.对人潜力的发掘3力量的发挥4个性发展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3.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制定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教学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全面发展3.强调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要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应尊重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 2.~全面发展的

教育,因此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往传统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多样发展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现代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1.发展性2.主体性3.完整性4.个性化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 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而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的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她们知识少经验缺乏,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因此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科书的作用:(1)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2)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3)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依据(4) 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统筹安排本学科的各种活动的依据

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 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氏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 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指示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第一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 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 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 第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处理好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2)知、情、意的协调发展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对教师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有重要影响(3)情感、意志、兴趣直接影响学位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得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影响着学生的个性(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氏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只有注重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 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联系当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注意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4) 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 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3)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为何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 认识的交往性 认识的教育性 有领导的认识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 普遍性 基础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课程表安排遵循的原则:整体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 生理适宜原则

1简 ;上好一节课的要求?.目标明确 2.内容准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简; 教师布置作业应遵守记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并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理论与实际脱节、

难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教学策略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教学策略基本类型: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论述; 德育的意义?1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名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2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知识经验少,辨别能力差,必须应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3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条件和保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德育可为青少年儿童体、智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名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振兴中华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品格;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论述; 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1. 德育过程一般可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的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班主任根据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意、行事保障。3.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端性,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最广泛、主导地位)体谅模式(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社会模仿模式

简;班级管理的功能?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一种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论述;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性 (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维护老师的权威不受损害。从而导致:学的好的,受到鼓励,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存在的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干部作风”;往往把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 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班集体必具备的四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简;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 (通过阅读学生有关资料了解学生;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我们把教学技能界定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巧 教学技艺 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其中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技能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

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 复杂性 发展性 操作性 整体性

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 分解 示范 反馈

角色扮演 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再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 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育技能水平。

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精读教材 深层领会。 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1要通读教材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4教学 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5措施要得力

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

电子教案的特点1形象生动2 数字化3便于交互操作4便于改作课件5便于携带和传输6便于提取和管理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2 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3要重视正本 关注附件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5要内容全面并即时调整

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课堂导入的作用1集中注意2引发兴趣3进入课题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1导入要有针对性2导入要有启发性3趣味性4把握导入的度 5要有艺术性

课堂讲授方式 讲述 讲解 讲读 讲演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 理解提问 应用提问 分析提问 综合提问 评价提问 课堂提问的基本 要求1合理的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提问目的要明确4提问语言要准确5态度要温和自然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倾听的内容1学生的回答与讨论2提问和质疑3需要和情感4思想和心声

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镜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3欣赏学生的独

特性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5倾听后要进行即使反馈

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 生成性 多边性 开放性 倾听性

课堂对话主要包括人与客体的对话 人与人 人与自身

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1营造对话的气氛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3真诚的倾听学生言说4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课堂板书的特点1直观形象性2高度概括性3艺术性

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4文字要精当5书写要规范6时机要恰当

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 激励 调控 媒介 预测

教学反馈基本要求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3反馈必须及时4反馈必须准确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教学强化类型 按操作手段可分 语言强化 标志强化 动作强化和活动强化

标志强化(教师用醒目的文字 符号 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强化 )

活动强化(教师让学生承担任务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强化)

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1强化目标要明确2强化态度要诚恳3强化时机要恰当4强化方式要灵活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结课的基本要求1结课要有针对性2全面性和深刻性3简洁明快4趣味性

按作业难易程度分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

布置作业基本要求1内容要精心选择2难易要适度3数量适当4题目要有启发性5形式要灵活

批改作业基本要求1批改作业要及时2方式灵活3尊重学生4态度认真5批改符号统一6批改与讲评紧密结合

课堂观察:教师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 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 情感和技能方面变化的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影响因素 学习成绩 光环效应 期望效应 刻板效应

试卷设计 试题内容分布 试题教学目标分布 题型分布

试题编制要求1符合考试大纲2充分反映考试内容3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编写格式规范统一4试题须有实际意义5试题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

试卷分析分为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教学口语基本特征 教育性 科学性 针对性 规范性 口头性 启发性 可接受性

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将教学口语分单向传输语言 双向对话语言和多向交流语言 课堂教学语速每分钟200字左右为适宜

教学口语技能提高途径 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课堂教学口语要求1符合规范 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 生动活波 富于启发3条例清晰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4富于创造性 有独特的风格

教态语言特征 辅助性 连续性 表情性 动作性 情景性

教态语言的功能 教育功能 传递信息 激励 调控 强化

教态语言主要分为 身姿变化 面部表情 外表修饰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身姿要稳重端庄 表情要真实自然 衣着要朴实整洁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要明确目的2遵循学习规律3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要与学情相结合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能力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学生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 分析 加工 利用

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探究学习具有自主性 开放性 过程性 实践性

说课的性质1说理性 科研性 工具性 交流性

说课的意义1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说课的基本要求1语言简明 重点突出2关注教学创新 突出自身特色3说理透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听课的基本要求 善于思考 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评课的基本要求 标准要多元化 坚持评课之道 要有提高性 要有激励性

教学反思特点 超越性 实践性 过程性 主体性 发展性

教学反思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3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的途径1阅读理论文献 在理论解读中反思2撰写教学日志 通过写作进行反思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在对话讨论中反思4征求学生意见 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日志 教学案例 行动研究 教师成长档案袋

教育心理学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如何做到因材施教:①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成败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4、迁移的作用:①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②实习得的经验的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③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影响迁移的因素: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预定势④年龄、智力、学习者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

6、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①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② 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者是策略以及对认知结构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迁移的产生。

7、知识学习的作用: ①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任务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 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8、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0、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 学习者为了完成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②学习者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 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11、精细加工策略:①记忆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特定性原则④生成性原则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1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的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

14、如何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

15、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16.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17.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8.怎样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9.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0.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③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2、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23、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2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消退法6、处罚法7、自我控制法

25、经典的个别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2、计算机辅助教学3、掌握学习

26、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27、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2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论述

1、 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 促进迁移的教学: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3、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反例②正确运用变式③科学的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总之,在概括过程中学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的归纳和总结,从根本生上改变“’教师做结论,学生背结论”的被动方式。

5.如何运用以及规律,促进知识保持:㈠深度加工材料 ㈡有效运用记忆术 ㈢进行组块化编码 ㈣适当过度学习 ㈤合理进行复习⑴及时复习⑵分散复习⑶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资源管理策略:㈠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㈡学习环境的设置 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㈣学习工具的利用 ㈤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7、问题解决的过程

㈠发现问题①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②能否发现问题因人而异③什么样的人能够发现问题 ㈡理解问题 ㈢提出假设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法②受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㈣验证假设①直接检验②间接检验

8、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9、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 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10、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四、价值辨析 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的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

多选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家庭教育、同辈群体

5.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7.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8、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0.奥苏伯尔认为动机由三个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11.阿特金森 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12.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4.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5.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16.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18.合作学习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19.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20.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配

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1.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标签:

相关文章